栏目头部广告

“保险+期货”厚植广西沃土 为乡村振兴贡献金融力量_中证网

王超 马爽 中国证券报·中证网

  中证网讯(记者 王超 马爽)记者从近日召开的“2024年广西‘保险+期货’项目对接会”上了解到,食糖、生猪等是广西的优势产业、特色产业,是普惠金融服务的重点对象。自2016年被中央一号文件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以来,“保险+期货”在广西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、展现出广阔前景。

  积极探索特色模式增强广西农业产业韧性

  据介绍,“保险+期货”试点项目自2016年起纳入中央一号文件以来,保障品种不断丰富、保障规模不断扩大、业务模式不断创新、覆盖地域不断拓宽,在保障农户稳收增收、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,已成为期货服务实体经济的 “行业名片”。

  为积极推进“保险+期货”做深做实,充分发挥东盟金融创新桥头堡作用,巩固前期工作成果,持续推动“保险+期货”增强农业产业韧性,引导期货公司将更多“保险+期货”业务资源投放在广西地区,为广西乡村振兴事业贡献更多期货力量,近日,由广西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,广西证券期货基金业协会、华泰期货有限公司、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承办的“稳企安农 护航实体‘保险+期货’助力乡村产业振兴——2024年广西‘保险+期货’项目对接会”在南宁举办。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相关业务部门负责人及业务骨干、生猪和白糖农户及企业代表、专家学者、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家保险公司代表以及30余家期货公司“保险+期货”业务代表出席。

 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金融办副主任、自治区党委金融工委委员、自治区党委农办副主任杨瑞华在致辞时表示,实践证明,“保险+期货”有效实现了保险的风险缓释、期货的套期保值等现代金融工具的优化组合、协同叠加,是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成功探索。他诚挚的希望金融机构到广西开展更多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,积极探索更多适合广西特色农业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,更好地服务于广西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。

  作为承办方之一,华泰期货总经理赵昌涛在出席会议时介绍,近年来,华泰期货在服务实体经济、乡村振兴等工作方面成效显著,行业影响力不断提升。近年来公司也积极在广西南宁、玉林、河池等地区通过开展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等方式助力乡村振兴;后续也将投入和引入更多资源,积极推动“保险+期货”厚植广西沃土,进一步助力增强当地农业产业韧性。

  模式创新不断“保险+期货”迎来2.0时代

  与会人士表示,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,极具中国特色的期货业务模式,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创新不断涌现,当前已经进入2.0时代。

  相关数据显示,自2015年以来,相关项目累计投入保费42亿元,赔付近30亿元,综合赔付率约为70%(不包括商业化项目)不少项目赔付率超过100%。

  在随后举办的“‘保险+期货’可持续性发展探讨”圆桌论坛上,与会代表们认为,近十年来,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延续发展,试点品种不断丰富、保障规模不断扩大、延伸模式不断创新,为数以万计普通农户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涉农企业提供了有效的风险保障,是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抓手,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。

  华泰期货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贾中萍认为,2.0时代的“保险+期货”模式带来了五个方面的新要求:一是建立完善业务规范体系,保障行业健康发展;二是引导正确价值导向,保障行业健康发展;三是要建立服务和产品新模式;四是详细规划好“保险+期货”产品适配价格周期;五是期货公司与保险公司创新型业务要向常态化业务转型。

  中国期货业协会相关业务人士也认为,当前“保险+期货”发展呈现出几个积极趋势:一是保障规模和覆盖面持续扩大。保障规模、覆盖品种、县域、农户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,并逐步形成一批期货服务乡村产业示范区。二是模式创新不断迭代升级。从“价格险”到“收入险”、再到“利润险”,从“分散试点”到“整县推进”,从单纯的“保险+期货”到“保险+期货+N”。三是地方政府的项目主导作用不断增强。四是社会关注和支持度进一步提高。

  赵昌涛表示,未来华泰期货将与各方一道积极推动地方财政支持,创新推广收入保险模式,持续探索“保险+期货+N”的运作模式,积极推进“保险+期货”产品标准化,让“保险+期货”不断纵深发展,形成地方政府主导驱动、农户积极响应、行业支持激励、金融保障有力的常态化、机制化发展生态,进一步利用期货工具服务于国家粮食安全、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。

  “这是期货与保险两个风险管理市场密切协作、共同践行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,为我国金融市场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有益尝试。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研究员、原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在题为“农业‘保险+期货’发展问题与对策”的演讲中建议,相关各方要坚定信心,持续推进“保险+期货”做优做实,增强农业经营主体获得感,服务国家粮食发展战略、助力乡村振兴。相关监管机构要尽快研究发布保险公司和期货经营机构开展“保险+期货”的规范业务指引,规范“保险+期货”业务运行,优化保险及期货公司考核评价指标体系;同时,全方位提升农产品期货市场运行质量,提高市场运行效率;加快期货期权品种上市步伐,围绕蓝色粮仓等国家战略,加快推进事关保供稳价、地方特色和支撑性大宗农产品期货、期权上市,如渔业、茶、肉、天气等。

  “保险+期货”健康长远发展仍需走出项目“试点”

  与会人士也指出,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市场活跃度、期货品种和工具供给、国际化进程、联农带农机制等需要进一步优化的地方,如何运用期货工具帮助农业经营主体防范和化解农业生产经营风险,保障国家粮食安全,完善农产品期货市场仍然有很大空间。

  “‘保险+期货’需要走出‘试点’,成为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制度性工具。”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庹国柱教授表示,“保险+期货”在过去9年既为农户提供了价格风险保障,也活跃了期货市场的交易,试点成绩显著。他提出,能否把“保险+期货”纳入政策性农险并得到中央财政的支持,是此类业务能否真正形成燎原之势的关键,而收入保险目前看是最适合争取纳入政策性农险的险种,需要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共同努力将产品定价更加规范合理,同时政府等机构对于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效果的评判应该放宽时间与空间维度综合评判,更好地引导“保险+期货”健康长远发展。

  针对“保险+期货”如何纳入政策性农险得到普遍推行,庹国柱分享了他的思路:从“保险+期货”的产品合作模式升级为保险行业与期货行业合作的模式,即价格保险、收入保险产品由保险公司承保,保险公司与期货公司以合约形式进行期货期权交易,为保险公司分散价格风险,让“保险+期货”真正成为我国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制度性工具。 

  2024年广西“保险+期货”项目对接会(摄影/本报记者 王超)

  

  圆桌论坛(摄影/本报记者 王超)

  

  华泰期货总经理赵昌涛(摄影/本报记者 王超)

  

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系研究员、原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(摄影/本报记者 王超)

标签: [db:TAGS]
文章详情页广告

随便看看

这是广告